几个点评章节试看:
2003年高考全国卷命题: 李白的泪水 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迨遍。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恨!好恨! 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这愁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 我走上前去。他愕然注视着我。 “诗仙,您的那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究竟有无亵渎杨玉环之意呢?” “我是被冤枉的。真是愚哉斯言。本以为千年之后,我的冤屈已被涤清,没想到蒙于我身的耻辱尚未被冗长的岁月消逝。我本是以飞燕之轻比杨玉环,她实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语?”说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剑,将要穷透时间与空间,把李隆基的心剖开来,看一看,他为何不相信他的话呢? “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玉环的话,而以为你只是狡辩之辞,你恨他吗?” “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你难道不恨吗?可毕竟李隆基与杨玉环是夫妇,夫妇之亲有如天地,一个人的判断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情上的亲疏,他信了杨玉环,而认为我不忠,这是一个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 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我静静地伫立在河边。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死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感情的亲疏使昏君们相信近臣的花言,爱妃的巧语,而每一个如此的君王无不蹈覆国的命运。而对于我们,难道没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吗? 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河南考生) 亮点赏析:这一年的真题解读几乎没别的,就一个“个人情感亲疏对事物的认知是不同的”。是因为材料中的寓言就只这一个主题。而且这个命题特别适合写叙事文,于是作者同学在众多的题材中选中了诗仙的故事。 李白,一个因“高力士脱鞋,杨玉环磨墨”而荣极一时,后又因杨玉环在李隆基耳边一句嗔语就跌落人生底谷,充满多少的无奈与幻灭的知识分子李太白形象跃然纸上。李太白错了么?可说他没错,也可说他是错了,他压根没想到玉环能为你磨墨,但她更能让你滑落人生的底谷,那是因为她只要在李隆基耳边柔声呢喃半句你就什么也不是了,为什么呢?因为人家是夫妻啊,(不一般的夫妻,三千宠爱与于一身的爱人)感情因素你能比么?(这就是命题的魂)再说杨玉环又不是你的情人更不会是小三,人家也就逗你玩玩,你别太天真,文学这东东只不过是女人的化妆品,可有也可无,可你却把诗歌当事业了,想要女人与你志同道合?太天真了。生活中常有这般的事发生,提醒我们,女人一般不能深信啊。一句:“可怜飞燕倚新妆”(本意是借别人来衬托你杨玉环的绝美)但可以产生歧义的诗句就把你搞定了。 杨玉环说穿了她不过就是个民间女子,她可做不了你的红颜知己。很佩服考生同学能想到这个材料,抓了一句:“可怜飞燕倚新妆”就把全文串连起来了,把这些材料玩弄于股掌之中。其实想到这个材料也不是什么大的灵感,高二选修课文中小白的《长恨歌》教师在讲此诗歌时一定会扯到杨玉环与李太白的故事的。只要学生平时认真听一点就会想到这个材料。但作者的立意在结尾升华了,他由此想到屈原,比干,历朝冤死的忠臣良将,升华到国家命运,这宛如一双隐形的翅膀加上本文诗意的富有张力的诗歌语言为为发展等级的满分作出了巨大贡献。
...............
|